企业开办全面进入“e时代”、非现场监管比例再提高、推出超百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京津冀三地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交出“成绩单”。11月28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年初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139名代表和大兴团提出了9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将该方面议案作为听取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纳入2024年监督工作计划。
近万字的报告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让委员和代表感受到了市政府全力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擦亮“北京服务”品牌,驰而不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信心。
“高效办成一件事”压减超60%办理时间
近年来,本市推进政务服务更加规范高效、智慧便利,让企业群众办事从“能办”向“好办”“快办”“办成”转变。
首先,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根据报告,截至10月底,1566个事项入驻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实现一口申报、智能分派、自动流转、一次办结。“京通”移动端累计接入市级服务1566项、电子证照亮证221类。“高效办成一件事”方面,已推出103个场景,整体办理时间压减65.2%、跑动次数压减91.3%、申请材料压减58.7%,2024年月均办理量约52.8万。
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简化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项目全流程办理最快仅需9个工作日。截至10月底,累计形成全流程项目案例720个。此外,推行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改革,交易、缴税、登记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即时办结、同窗出证”,90%业务实现当日办结。不动产登记全部业务可“一网通办”。
全市非现场检查比例超20%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方面,力行简政之道,清除隐性壁垒,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企业开办“再提速”。企业开办全面实现一表填报、一网提交、一窗办理、一天办好、一照通用,率先实现外籍人士开办企业全流程网上办,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95%以上。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率居全国首位。同时,持续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实现统一赋码、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专家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诚信管理,房建、市政等主要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一网通办”率已达95.3%。
“无事不扰”是减轻企业负担的关键。本市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截至10月底,49个监管部门非现场检查项增加至3896项、占全部检查项62.7%,全市非现场检查比例超20%。市区街乡三级执法主体实现100%“一码检查”,问题发现率提升至23.6%,有效降低了检查重复性、随意性。
京津冀230项政务服务实现“同事同标”
区域营商环境方面,京津冀三地更多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6批230项“同事同标”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交通、人力资源等领域209项资质资格互信互认。京津冀“一网通办”专区累计上线417项服务事项、96项服务事项实现三地政务服务大厅自助办。产业协作方面,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介会签约80个项目、意向投资额超300亿。前三季度,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3968项,成交额485亿元、同比增长18.4%。
此外,三地跨境贸易协同开放进一步深化。落实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今年以来,已有超3万人次从北京口岸过境免签。
近200万家中小微企业贡献全市80%就业机会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在营中小微企业199.1万家,比2023年同期增加1.9万家,贡献了全市40%左右的税收、50%的技术发明专利授权和80%的就业机会。
中小微企业的含“新”量也不断提升。根据报告,本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7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5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35家。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为解决企业“首贷难、首贷贵”问题,本市优化中小企业首次贷款贴息支持政策,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缩短办理时长,累计惠及企业近2万家,补贴资金超3.4亿元,带动企业实付利率下降超1个百分点。截至9月底,本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下一步,本市将继续调优首贷政策,结合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行现状,将首贷贴息比率与利率走向挂钩,提高政策支持精准性。持续推进企业“挂牌倍增”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未来两年支持金额额度较2024年翻倍,撬动更多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统一北京市京津冀 新浪科技公众号“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