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多以来,尽管中国的乘用汽车产销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新能源汽车却呈现出强劲的逆势增长态势。
从2016年的年销51.6万辆到2021年年销331万辆,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达到13%。与此同时,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蓝海”。
不过将时间的指针前移,纵观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其实并不算太长。有人说,新能源汽车要想真正取代传统燃油车,仍处于“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新能源汽车“长征”的过程中,有一批车企通过深刻研判市场、深耕核心技术等方式,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就是其中的代表。
4月3日,比亚迪官方正式发布声明,称根据其战略发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这意味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
消息一出,“比亚迪停售燃油车”的相关话题即刻冲上微博热搜榜榜首,并引发行业的“地震”和消费者们的热议。人们不禁好奇,比亚迪停售燃油车的底气是什么?这样的表态又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哪些新的影响和改变?
比亚迪的“护城河”够深了吗
在比亚迪官方发布的声明下面的评论区中,“全球第一家车企停产燃油车!比亚迪雄起!”的评论获得了超千次的点赞量。
“显然,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做法报以支持态度。毅然切断燃油市场‘后路’的决定,也将赋予比亚迪更好地引领未来的勇气。”谈及这一话题时,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志超分析说。
在他看来,“宣布停售燃油车”绝非比亚迪“头脑一热”作出的鲁莽决定,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综合考量和长远评估。
“新能源汽车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能源汽车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成为产业新旧动能转化和促进消费的‘顶梁柱’。”正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所说,2021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全行业进入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
因此,在发布停售燃油车声明的同时,比亚迪晒出了最新的销量成绩单:比亚迪乘用车3月销量超10万辆,全系销售104338辆。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3月销售均为新能源汽车,没有生产和销售燃油汽车。
其中,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生产5.4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14万辆;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共销售28.63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33.06%。
显然,在市场中的优秀表现,成为比亚迪敢于停售燃油车的重要底气。与此同时,在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和迭代,让比亚迪成为投入新能源领域最早、表现最好的自主品牌之一。
对于全球汽车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个细分市场来说,技术水平的高低,更是直接决定了市场发展前景甚至是企业的存亡。
近年来,比亚迪的发展轨迹再一次验证了这个道理。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长期认可和优秀口碑,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坚持“技术创新与迭代”。通过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比亚迪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创新链标杆引领。
尤其近两年,比亚迪加速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力和布局。2020年,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瞄准市场最关心的安全痛点;2021年,比亚迪发布DM-i超级混动,加速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还发布了备受关注的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3.0,实现了整车架构的平台化。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十几年间,比亚迪一直坚持在“技术向前”的赛道上持续奔跑,并用“技术持续迭代”和“销量持续增长”的成绩,佐证了“自主品牌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站牢站稳、向上发展”的道理。
“其实,从2009年国家确认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开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才算得上正式开始起步。”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回忆说,“这期间,在主要发展路线、补贴政策制定、企业准入管理等政策方面,均出现过多次调整。”
“随后在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国内不少主机厂开始加大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投入。2014年后,新造车势力的加入让新能源市场提速发展,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企业最多时超过了200家。”崔东树总结说,经过几年充分的市场竞争,不少“粗放式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被市场淘汰,留下的企业也积极研发高质量的产品。如今“马路上的新能源汽车造型更优雅,品质也更好”已经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共识。
“比亚迪停售传统燃油车是世界车企的榜样。”崔东树评价说,“由于刀片电池和DM-i混动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加上自身强大的垂直一体化的产业能力,比亚迪可以用插混车型竞争替代燃油车型,实现良好的消费升级,对国际品牌燃油车实现有效的替代。”
“全面停售燃油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在全球热议“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关于“禁燃时间表”的讨论几乎从未停歇。一些车企和国家更是明确公布了自己的“停售燃油车”计划和时间表。从各个国家和各大车企的表态来看,“禁燃”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2021年年底,在苏格兰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有一项关于“2040年停售燃油车,由新能源完全取代燃油车”的议题,成为大会上的焦点。
在此项议题中,包括沃尔沃、通用、福特、奔驰、比亚迪、捷豹、路虎在内的7家车企,在协议书上签字,明确表示2040年彻底停售燃油车。与此同时,大众、丰田、宝马、日产等传统车企拒绝签署该承诺。
虽然这些车企未签署该承诺,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对“电动化转型”这一问题持消极态度。事实上,各主流车企早已明确禁燃与电动化转型时间表,并在加速推进中。
2021年11月,日产宣布,计划到2025年后停售燃油车,并将把研发与销售方向转向纯电动与混合动力车型。本田也在同年宣布,到2030年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型将占汽车总销量的40%,2035年达到80%,2040年增至100%,并停产燃油车。
大众方面也曾公开表示,将在2033年-2035年退出欧洲内燃机市场,计划最晚在2050年实现全部新生产车辆碳中和,在中国市场不晚于2030年停止出售燃油车。
如今,随着比亚迪吹响了“停售燃油车”的号角,成为第一个真正“吃螃蟹”的车企,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开始正视“全面停售燃油车”的问题。
在“比亚迪停售燃油车”相关新闻的留言中,一大部分读者明确表明了支持的态度,而也有一些消费者表示,能够接受比亚迪停售燃油车的决定,但还没有作好市场“全面禁燃”的准备。
“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水平,短期内全面取代燃油车还是不太现实。”青岛的新能源车主陈宇桐直言道,“新能源汽车的硬件设施还有欠缺,这一点节假日出行的新能源车主就深有体会,‘路程五小时,排队充电也要花五小时’的窘况时常会发生。”
“面对未来的电动汽车浪潮,如果不未雨绸缪,从充电硬件环境、软件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前布局,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出现‘里程焦虑’的现象可能越来越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说。
薛旭建议,解决充电难的问题还需从全局角度出发,做建设的“加法”,鼓励更多资本进入充电市场,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
“此外,还需要做管理的‘减法’,解决重建轻管、各自为政等问题,推动现有设施升级,充分发挥作用,以此匹配市场的新需求。”薛旭补充说。
与此同时,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有待完善。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纯电动车3年保值率低于25%,而燃油车一般3年保值率约为55%-70%。因此,新能源车低保值率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信心。
因此,在薛旭看来,面对新能源转型风口,对于车企而言,从传统能源车切换至新能源车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而“断舍离”的背后又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比亚迪停售燃油车,给其他车企提供了一个榜样。不过,目前谈‘全面停售燃油车’的问题还为时尚早。”薛旭总结说,“当前,有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且市场体量够大的车企,可以考虑逐步将重心转移到新能源汽车领域。而其他车企将在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善后,逐步拥抱新能源汽车的大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07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