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省份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考生开始查分。6月23日,一则“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出现了”的消息冲上热搜榜。
据媒体报道,这个据称今年“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来自云南红河。红河州一中一名女生在查询时,发现自己的成绩已被屏蔽,考生成绩报告页面并未显示具体的分数以及总分。屏幕下方有一排小字,上面写着“你的位次已经进入全省前50名,具体情况请于27日查询”。
屏蔽高考全省前50名考生的成绩,本是为了防止炒作高考状元、高分生。然而,这并没有让这类炒作降温,反而制造出“屏蔽生”这一尴尬的新概念。在高考成绩放榜时,各地媒体、学校都在拿“屏蔽”说事,宣传、炒作哪个学生被屏蔽了,某地区、某所学校有多少“屏蔽生”。“屏蔽生”俨然成了高分生的代名词,这让屏蔽的价值大打折扣。
从根本上说,宣传、炒作“屏蔽生”,就是宣传、炒作高分生,对于这种变异的宣传、炒作,也需要明确禁止。尤其是,一边是用意明确的“屏蔽”,一边是心照不宣的宣传“屏蔽生”,这会让大家认为屏蔽就是做表面文章,是公然的形式主义。如果各地教育部门对宣传、炒作“屏蔽生”视而不见,那还不如不屏蔽学生的考分。
禁止宣传、炒作中高考高分生、状元、升学率,这是教育部多年前就发布的禁令。各省教育考试部门对考分排名全省前20名或前50名考生的具体考分信息进行屏蔽,就是为了落实禁令。
本来,屏蔽这些高分考生的分数信息,就是告诉社会不要去关注他们考分,不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宣传、炒作。然而,由于被屏蔽的学生都是高分生,被屏蔽意味着考分排名进入全省前列,媒体和学校、家长给这些学生一个新的身份——“屏蔽生”。
屏蔽的操作,某种程度上说,更刺激了高分宣传。一个省屏蔽前50名考生,就会有50个“屏蔽生”,这比宣传、炒作前10名、状元,有了更多的炒作对象,甚至还有人假定“屏蔽生”都是状元。而对“屏蔽生”的宣传、炒作,无疑是一件很尬的事,“屏蔽生”满天飞,这究竟屏蔽了什么呢?
对“屏蔽生”的宣传、炒作,意味着仅仅屏蔽高分学生的考分信息,对于禁止宣传、炒作高分生意义不大。
当然,高考分数对于家长和考生个人而言是极重要的。孩子考了好成绩,家长想把查分那一刻的激动、喜悦之情记录下来,分享给亲朋好友,也是人之常情。但媒体对此的过度关注,刻意造势,总是让各式各样的类似“屏蔽生”的查分名场面“霸屏”,就与不宣传炒作高分生的要求背道而驰。
这也说明唯分数论的整体社会氛围依然浓厚,相关改革还需加把劲。
近年来,我国在高考中推进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这两项改革都在招生中破除单一的唯分数论,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改革的力度,以引导社会转变唯分数教育观与人才观。如此,对高分生的关注度才会降下来。
原标题:“高考成绩被屏蔽”冲上热搜 ,也是在炒作高分生 |新京报快评
高考成绩分数 相关新闻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