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报志愿有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与薪酬榜单


日前,公众号泽平宏观发布了由任泽平团队及智联招聘课题组专家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

报告显示:

2023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北京连续多年占据榜首,长三角城市群进入前50的城市数量较2022年增加2个。从结果看,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位居前十。成都超越南京上升至第六,无锡蝉联第十。


2023年TOP50城市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37、7、4、2个,分别占各区域城市总数的42.5%、8.8%、4.2%、5.9%;一二三四线分别有4、27、16、3个,分别占一二三四线城市总数的100.0%、77.1%、19.8%、1.7%;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分别有21、7、3、3、2个,分别占各区域城市总数的80.8%、77.8%、21.4%、12%、12.5%,其中长三角城市群进入前50的城市数量较2022年增加2个。


2023年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一线城市的占比为18.6%、25.1%,分别高于流动人才流向一线城市1.6、8.1个百分点;约5成的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二线城市,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从应届生看,应届生人才流入一二线城市合计占比67.8%,高于整体人才流入占比的61.3%,与整体流动人才相比,应届生人才更加倾向一、二线城市。

从硕士及以上人才看,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一二线城市合计占比76%,高于人才流入占比,其中一线、二线城市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分别比人才流入占比高8.1、6.6个百分点,与整体流动人才相比,硕士及以上人才倾向流入一二线重点城市集聚。


另据2024年一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平均招聘薪酬前15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苏州、南京、广州、宁波、珠海、厦门、无锡、武汉、佛山、东莞、合肥。其前3名,依然是上海、北京和深圳,与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3名完全吻合。第4-15名,也与本报告中人才吸引力城市指数基本一致:以长江中游、长三角、珠三角的重点二线城市为主。可见,薪资水平仍然是吸引人才流入的最核心因素。


人才流动趋势:一线城市、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高能级城市人才流动性较高

分地区看,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分线看,一线城市人才聚集放缓,二线城市人才净流入占比回正,三线、四线人才持续流出,但流出比例有所下降。

分城市群看,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转为净流出趋势,成渝、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一线城市:

京沪人才净流入占比下降、

深广小幅上升

2023年京沪深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5%、1.5%、1.2%、1.0%,上海最高。北京由于严控人口、疏解产业、就业竞争压力大等,人才流入占比减少,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较2022年下降1个百分点;近年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变动呈倒“V”型,由于人才流入减少,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较2022年下降0.4个百分点,但仍是榜首;深圳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以及创新的产业结构,能提供较多工作岗位等,2023年人才净流入较2022年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广州经济发展速度快,生活成本、房价在一线城市中最低,吸引人才集聚,2023年人才净流入较2022年上升0.3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

杭州人才净流入占比居首,

南京、无锡人才净流入且占比稳定

2023年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2%、-0.3%、0.7%、0.8%、0.1%、0.6%,杭州最高。杭州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较2022年小幅下降,但依旧是6个重点城市净流入最高的城市。杭州因电商等产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环境宜居且薪酬相对较高;成都应届生人才、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均处在全国前列,人才净流入占比较2022年上升0.3个百分点;南京近年人才持续净流入,且占比持续保持稳定,主因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实施“宁聚计划”并持续优化细则等,不断吸引和留住人才;苏州人才呈净流入趋势,主要得益于苏州经济实力雄厚且发展快、创新发展领先且区位优势明显;武汉人才集聚主因为积极推动“百万大学生留汉”等引才留才政策实施,落户门槛继续放宽,吸引各类人才来汉;无锡近2年人才净流入占比保持0.5-0.6%左右,主因为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迅速,且与同梯队城市相比,工资较高,生活成本相对较小。


男性、25岁以下人才、高学历人才,

更可能跨城求职

从性别看,2023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59%,高于求职总体的54%,男性依旧更可能跨城求职。2023年求职人才中男女比例为54:46,其中流动人才男女比例为59:41。2020、2021、2022年流动人才男女比例分别为57:43、58:42、56:44,2023年求职人才性别比增大。

从年龄看,2023年流动人才中18-25岁人才占比46.4%,高于求职总体的40.1%,25岁以下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3年流动人才中18-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岁及以上分别占比46.4%、22.5%、14.8%、8.4%、4.2%、3.7%,各年龄段分别较求职总体高6.3、-0.6、-2.6、-1.6、-0.8、-0.7个百分点,说明25岁及以下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0-2023年流动人才中25岁及以下占比分别为37.1%、34.5%、39.6%、46.4%。


从学历看,2023年流动人才中52%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求职总体的46%,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3年求职人才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3.7%、15.1%、35.1%、41.1%、5.0%。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重均高于整体水平,2023年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2.1%,较求职总体高6.0个百分点。2020-2022年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56.6%、55.7%、51.6%。


从收入看,2023年流动人才中34%月收入为8K以上,较2022年提升3.6个百分点,高于2023年求职总体的30%,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3年总体求职人才与流动人才中月收入在8K以下占比分别为69.6%、66.4%,月收入在8K及以上占比分别为30.4%、33.6%。2020-2022年流动人才中月收入在8K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4.4%、29.6%、30.0%,高收入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从行业看,2023年流动人才中55%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行业,较2022年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由于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期等,近年人才异地求职比例较高。2023年整体求职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生产|加工|制造,分别占比19.8%、16.8%、15.9%,合计占比52.6%,较2022年上升2.5个百分点;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也是上述三个行业,分别占比20.1%、18.9%、16.2%,合计占比55.3%,说明流动人才分布更加集中。其中,由于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期等,近年人才求职比例较高,流动人才在房地产/建筑业的分布远高于整体求职人才,2020-2023年流动人才占比分别为17.4%、19.3%、17.5%、18.9%,较整体求职人才分别高2.5、3.2、2.0、2.1个百分点。


求职择业、专业选择

关注重点二线城市

时值就业季+高考季,该《报告》的发布也能为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及高考生的志愿填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就城市选择来看,相比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传统一线城市,杭州、成都、南京、苏州等新兴重点二线城市的人才政策和发展空间可能更大。

该《报告》显示:


北京:2019-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3.9%、0.2%、1.0%、1.5%、0.5%,2023年北京人才引进政策力度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弱,人口净流入占比小幅下降。从来源看,2023年人才流向北京的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35.4%,其中天津占比第一,为6.4%,北京对周边城市虹吸作用明显。

上海:2019-2023年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5%、1.2%、2.1%、1.9%、1.5%,人才集聚明显,由于上海经济体量大、薪酬水平高、新经济促进政策初见成效,吸引人才来沪就业,叠加放宽落户政策等,减少人才流出。

从来源看,2023年人才流向上海的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36.1%,低于2022年的37.9%,上海人才来源集中度有所下降。其中,长三角城市有3个,合计占比10.5%。人才流入上海主要因为上海的经济体量大、薪酬水平高,新经济促进政策初见成效且上海放宽人才引进政策。整体看,上海的落户政策相对北京更宽松、流程更简化,更能吸引年轻优秀人才来沪就业。

深圳:2023年常住人口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2.8万人,人才也保持净流入,2019-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2%、1.3%、1.4%、1.1%、1.2%,人才集聚明显,主因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以及创新的产业结构,能提供较多工作岗位等。2023年深圳GDP达3.5万亿,位居全国第3。叠加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以及创新的产业结构,提供较多工作岗位,能吸引更多人才到深圳就业。

广州:2019-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6%、0.9%、1%、0.7%、1.0%,人才持续集聚,主因广州经济发展速度快,生活成本、房价在一线城市中最低。广州人才流向珠三角城市占比39.6%,高于北京流向京津冀、上海流向长三角城市占比,珠三角城市群人才内循环更强。整体看,广州生活成本和房价在一线城市中最低。根据诸葛数据,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9.8、29.4、35.5,而广州为19.1。

相比传统一线城市,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6个重点二线城市人才均呈净流入趋势,且人才政策优势明显,呈人才不断聚集之势。

从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看,6个重点二线城市,无锡继2022年首次进入前十后,蝉联第十位,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分别为1.2%、-0.3%(2022年为-0.6%)、0.7%、0.8%、0.1%、0.6%,杭州最高。

从各行业平均招聘薪酬来看:

一线城市薪酬水平前5名的行业分别为: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能源/矿产/环保、生产/加工/制造、文体教育/工艺美术。


二线城市薪酬水平前5名的行业分别为:文化/传媒/娱乐/体育、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能源/矿产/环保、生产/加工/制造。


可以看出,行业类型基本一致,但排序有所差别。显然,这与一线城市和各重点二线城市的核心产业、优势资源,以及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直接相关。有意向在相关城市就业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对当地的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前景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专业方向,规划好职业发展路径。

你心仪的目标就业城市是哪里?

你已经为此做好准备了吗?
留言区里说一说吧~

本文由中国教育在线综合整理自:公众号泽平宏观《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2024年一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等。(黄卓)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澳门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感谢看完这份广子秃头所正在不断改变感谢始终以来的陪伴和信任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进步ꕤ⋆⸝⸝ Idealism「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小破所常驻广子[全文]
    2024-07-15 03:26
  • 每到期末,北京市不少小学在低年级采取“乐考”的形式考查学生学业发展情况。与传统考试相比,“乐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还蕴含学生评价理念的转变,它更强调发展性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是建立和实施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全文]
    2024-07-12 03:31
  • 编者按时值高考志愿填报季,不同家庭背景的考生在志愿填报,乃至更早时期的高考选科时,关于学校、专业和发展路径的选择,因家庭文化资本、成功路径和价值判断的不同,而通往不同的方向,其中有悬殊颇大的“信息差”的影响,亦有家庭路径依赖及经验判断的习惯[全文]
    2024-07-07 03:25
  • 在假期里,让孩子的成长真正发生。01小学生的假期应该如何度过?首先声明,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假期的安排,有着本质的不同。那么,小学生的假期,应该如何度过?我建议,假期应该把重点放在3件事情上:学习、发展兴趣、承担劳动任务。贯穿这三者的,[全文]
    2024-06-30 03:21
  • ▲6月14日,阅卷教师在南京大学阅卷点评卷。图/新华社近日,各省份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考生开始查分。6月23日,一则“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出现了”的消息冲上热搜榜。据媒体报道,这个据称今年“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来自云南红河。红河州一中一[全文]
    2024-06-25 02:18
  • 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做好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作为为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要抓手,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实施“2024高考护航行动”,为考生提供免费优质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助[全文]
    2024-06-19 02:18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澳门网 am.dcxinwe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